本站首页   以色列展会   以色列考察   以色列景色   以色列概况   以色列资讯   以色列周边国家   以色列企业
推荐线路   以色列旅游   以色列培训   以色列酒店   以色列节日   以色列签证   以色列文化概述   地接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以色列文化概述

以色列地接社
以色列商旅是一家专注于接待品质的以色列地接社,承接以色列旅游地接,以色列公务商务考察等的以色列地接社服务。我们从2007年进入国内市场,有十余年丰富地接经验,多次接待省部级考察团,是国内各大组团社的供应商。我们致力于成为中以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地接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女士
  手机:18600985213(同微信)

 ·联系人:朱先生

 
  最新线路
 
  以色列考察地接
 
 以色列文化概述
[以色列文化概述]
 
    以色列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国家,国土面积小,却有着文化活跃、民族众多的人口。4,000年的犹太人遗产,一个多世纪的犹太复国主义,和50多年的现代国家地位,都对以色列文化有所影响,这种文化已塑造出自己的特性,同时也保持着70个不同社团的独特之处。以色列是一个大量移民的社会,它的创造性表达方式吸收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将 传统与革新融于一炉,努力沿着既有以色列特色又符合普遍准则的方向前进。对文化的同一性的不断探索是通过广泛艺术形式范围内的创造力表现出来的,这种探索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他们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以色列的文化中,始终难以抹去大屠杀的伤痛,4000多年文明传统、2500年离乡背井的“大离散”、百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及半个多世纪求生存和发展的国家发展史,造就了以色列独特的文化。而长期悬而未决的巴以间宗教冲突和土地纷争,又给它打上了另一层血色烙印。

以色列艺术家“逃离”现实

    以色列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以色列的艺术家过剩。在以色列城镇乡村,雕塑作品随处可见。荒郊野外甚至路边,刻意摆放的几块石头也可成一景。在多处大面积标有“雷区危险”的戈兰高地上,被战争遗弃的高射机枪和大炮也被固定在水泥或石块砌成的基座上,成为雕塑作品,供人观赏和凭吊。

    以色列绘画和雕塑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一些抽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已成为国际收藏家争相收购的对象。在耶路撒冷及其他一些历史老城,人们还会发现一些艺术家集中居住的“村落”。但他们多从以色列近4000处历史古迹中找寻创作灵感,重新演绎圣经故事和犹太人大流散时期受难史。

    有评论家说:他们实际上在逃避现实。

以色列文学作品,它在以往曾经辉煌一时,希伯来语作家约瑟夫爱格农1966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希伯来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家尤锐对记者说:“以色列的当代文学开始缺乏厚度了,属于快餐式的报纸文化,人们只关心当天发生的新闻。”

    按规定,以色列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都要先服兵役,男子服役三年,女子服役两年,退役后再进大学读学位。正由于经受过战火洗礼,以色列大学生一般没有多少书生气,而普遍显得成熟老练。

    犹太教的普林节其实是狂欢节,人们以彩装形式庆祝犹太人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即使是在宗教色彩浓郁的耶路撒冷,年轻人节日期间奇装异服的怪诞打扮也能为人接受。年轻人此时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有两个:去舞厅通宵达旦蹦迪;在闹市区化装游行。他们尽情玩乐,把在恐怖袭击阴影下生活的压抑发泄出去,当然,所有这些活动都被严格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在他们周围布满了警察和保安。当然,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除了狂欢节,篮球比赛也成了心情宣泄的载体,每当有重大的比赛,不仅体育场内挤满了人,酒吧里也是人满为患。许多体育场外的警察和酒吧门外的保安也都通过收音机收听比赛实况报道。

    实际上,现在再提起战争和自杀式爆炸袭击,以色列人的心态平和了一些,他们会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以色列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比死于战争的人多得多。据统计,以色列自建国以来死于战争的总人数尚不到2万1千人,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却多达2万2千多人。

    走在特拉维夫大街上,你能看到以色列享誉世界的爱乐乐团演出广告,也能看到同性恋聚会广告。以色列文化生活的多元性和自由度可见一斑。

    在各国高水平艺术家的共同推动下,以色列文化艺术很快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比如前苏联共和国的移民在音乐方面就做出很大贡献。以色列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如果看到走下飞机的俄罗斯移民腋下没有夹着小提琴盒,那这个人一定是弹钢琴的。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以色列是一个始终和炮火硝烟、冲突纷争相连的国家。但事实上,今天的大部分以色列人,仍然过着平和正常的现代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有阳光,也有艺术。日前,以色列外交部和文化部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以色列国际戏剧舞蹈展演”,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出机构和媒体参加,向全世界推介他们的舞台艺术。

    展演的大部分活动都安排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这个地中海滨的现代化都市,终年阳光明媚,整个城市就沿着碧蓝的地中海伸展开来,也因此成为以色列人度假胜地之一。漫步在特拉维夫棕榈成林的海滩,或者酒吧遍布的街头,你很难感觉到任何关于战争的阴影,一切都显得美好而祥和。

    城市的平静和艺术的喧嚣构成了鲜明对比,短短几天的“以色列国际戏剧展演”,最大的感受是不可思议:在这个人口不足700万的国家,每天从早上10点到晚上十一二点,都有不可计数的戏剧演出在城市各个角落上演。每场演出几乎都爆满,即使早场也不例外。演出前,剧场的票房门口常常会排起长龙,让人叹为观止的……

    没有人怀疑以色列艺术的伟大,祖宾 梅塔和以色列爱乐,足以让这个国家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点。去年的金星舞蹈节,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了以色列享誉世界的当代舞。但是短短4天的“以色列国际戏剧舞蹈展演”,依然让我们震惊,每天近10个不同类型的剧目演出,让人们不仅看到以色列戏剧的繁荣,更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在戏剧高度和广度上令人肃然起敬的艺术追求。

以色列戏剧的土壤:全民热爱

    由于参加戏剧展演的演出机构和媒体一共只有四五十人,主办方把大多数演出观摩都安排在剧团的日常演出场,和普通观众一起观看,我们也因此得以最真实和近距离地感受到以色列的戏剧氛围。

    作为以色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特拉维夫是以色列戏剧最为繁荣发达的城市,以色列最著名的两大剧团———哈比马国家剧院和卡梅尔剧院都坐落在这里,并且各自拥有恢弘壮观的剧场。展演期间,哈比马国家剧院高约三层楼的剧场正在大修,因而展演中大部分重量级演出都是卡梅尔剧院的剧目。

    对于卡梅尔剧院,中国观众应该并不陌生,这个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根据契诃夫三个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安魂曲》,曾经两度赴北京演出,震动了中国戏剧圈。作为特拉维夫的市立剧院,卡梅尔剧院有一个规模近似于上海大剧院的剧场建筑,这个剧场同时也是特拉维夫的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整个剧院的建筑庄严气派,风格现代,共有5个大小不同的剧场,几乎每天都会有五六台剧目同时上演,并且从早到晚没有间断,观众可以根据兴趣,随意选择剧团的新创剧目和保留剧目。

    尽管演出剧目的数量和类型如此之多,但即使早上10点演出的《哈姆雷特》,200人的小剧场都座无虚席。而8年前首演的《安魂曲》,虽然迄今已上演无数场,演出票仍然早早售空,临时决定去看该剧的我们最后只得被安排在了剧场后排的加座。

    每次去卡梅尔剧院看演出,尤其在晚上,总是能看见一楼的售票大厅挤满了排队买票的观众,而在剧场餐吧边喝咖啡边等待开场的观众也总是熙熙攘攘,热闹得如同一场节日派对。这样的盛况,在以色列的剧场,是司空见惯的景象。

    在以色列,看戏的观众几乎遍及了各个年龄层,不管是年轻的学生,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是中年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去剧场看戏。戏剧,已然是以色列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戏剧的空间:剧团剧场众多

    在以色列,要统计出具体的剧团数目,是件很困难的事。观众基础的深厚,使以色列戏剧有了广阔的生长空间,虽然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很小,人口也很少,但是戏剧从业者却数量可观。

    以色列所有城市都不算大,但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剧场,更有大小无数剧团。在特拉维夫,除了哈比马和卡梅尔这样国家剧团的专业大剧院,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剧场,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用以各类剧团不同形式的演出。

    戏剧展演中的大部分边缘戏剧都被安排在Tzavta剧场,这是一个设在商场地下室的演出中心,大小各异的三个剧场用以各种类型的演出,剧场设施虽然简陋,演出却异常活跃。

    而Tmuna剧场则更近似于咖啡剧场,既有设在酒吧内的舞台空间,也有大小不同的两个“黑匣子”小剧场。据称,Tmuna剧场是特拉维夫年轻人最爱光顾的地方,他们常常在这里夜生活,因此,也吸引了各种标新立异、规模较小的边缘戏剧在这里演出。

    在展演期间的演出交易会上,我们发现了以色列众多风格独特的小剧团,常常只有一两个成员,但是却都有各自鲜明的风格和定位,或是以喜剧表演为主、或是以单人脱口秀作招牌,或是以人偶表演为特点,甚至有专门从事户外表演的剧团。这些剧团有不少都是半专业或业余剧团,却都积累了自己丰富的剧目,常年在以色列的各个剧场演出。

    相比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的剧团和剧场数量相对要少些。耶路撒冷唯一定期换演剧目的可汗剧团的剧场,在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上修复而成。整个建筑的地下洞穴,也被重新设计成了小剧场。虽然舞台狭小到只能容纳两名演员,但却常年有演出在此进行。而这个小小的剧场,每年还会举办一次以视觉戏剧、电影、舞蹈和剧本为内容的艺术节,以色列戏剧乃至艺术的繁荣,可见一斑。

以色列戏剧:用忧患探讨爱和生存

    以色列戏剧的题材十分宽泛,视角广阔,既有古希腊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这样的经典,也有各种关注现实、甚或纯属娱乐的原创作品,沉重的、轻松的,欢快的、忧伤的……风格极为多元。但不管是哪一种题材,都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气息。

    或许是因为曾经有过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文明创痛,以色列戏剧更多关注生与死、爱与恨、尊严与权利、祖国和家园这样的命题。也因为这种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以色列戏剧有一种尤为厚重的力量。即使是诙谐幽默的喜剧题材,常常也流露出对生命和家国的思考。

    《安魂曲》就是以色列人最为自豪的作品。这部诗化的作品,是以色列戏剧史上最伟大的编导哈诺奇 列文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的创作,饱含着“向死而生”的生命光辉。虽然赴死的道路充满哀伤,生命的马车却始终奔跑,小天使飞来飞去收集着死者的灵魂,温暖而光亮。面对磨难和死亡,以色列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幽默和顽强,《安魂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写照。

    基布兹表演艺术学校的《大地欢歌》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是一部真正的诗剧,编剧是以色列最卓越的编剧和诗人之一,满台的演员全部身着白色,用歌唱、舞蹈和独白,追寻着他们的历史、创造世界的祖先,在祖国、大地和母亲的怀抱,有战争的忧思、有重建家园的欢欣、也有新生的希望和喜悦……

    年轻而多舛的以色列国背后,是古老并忧患的希伯来文明。以色列戏剧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希伯来语的戏剧,这是曾经消逝的《圣经》语言,但最终被犹太民族奇迹般地重新恢复。历经几千年的颠沛流离,以色列国家的建立,最终使犹太人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不过,毕竟建国已经半个多世纪,以色列艺术家虽然也会追忆历史,也会反思他们始终面对的政治和宗教问题,但这些已经不再是他们艺术创作的首要内容。他们更多探讨爱和生存,探讨人类共同的现实问题。在很多作品中,他们已经可以轻松面对曾经的民族灾难,甚至用调侃和幽默回望历史。

    《希特勒,机器人和刀》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剧场话剧,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和家庭教育的作品,剧中的“希特勒”却作为一个颇具喜剧意味的意象贯穿全剧始终。历史和现实、悲剧和喜剧如此自然地对接,也是以色列人特有的功力。

    除了民族历史对于戏剧的特有烙印,当代以色列戏剧和世界上所有戏剧一样,有很多关于现代生活的作品。其中关于女性题材和情感题材的作品为数颇多,大多都是轻快的小成本戏剧。只是在这些作品中,以色列人摆脱了简单叙事的戏剧模式,用语言、肢体、音乐甚至现场对话等各种手段表达他们的人生体悟。

    由三个女演员演绎的《美丽吧!》一剧,是一个舞台版的女性美丽宣言,每个章节分别谈论着高跟鞋、洗脸、洗澡、美食、服装、丝袜、账单、打扫等各种和美丽有关的女性话题,整台演出是歌曲、舞蹈和喜剧的全面综合。而《女人呼吸太多》更是一出近似于游戏的独角戏,全剧唯一的女演员用食物为道具,讲述了一个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话题。《最好》一剧则完全是现场访谈和自述的形式,四个演员在重复的唠叨、互相的宽慰和与现场观众的交流中,各自寻找着方向和希望。

    以色列戏剧家喜欢通过各种各样的偶和道具,在方寸的舞台实现无限的可能。《一个单身男人的传说》中,唯一的男演员脸戴面具,饰演一个内心孤寂渴望爱情和亲情的单身男子,女主角则是一个偶人,是男主角心中虚拟的爱人,在演员的操作下,人和偶有着奇迹般生动而真切的情感交流,从恋爱、婚姻到一家三口,男主角和偶人共同完成了想象,温暖却又悲凉。《索菲的画》讲述了犹太女画家索菲在二战期间用漫画对整个民族的儿童实现了精神救赎,整出戏的木偶运用近似于中国的皮影,既再现了索菲的一生,也穿插了她所有的漫画作品,充满了温情的力量。

    形式的多变也体现在经典题材的重新演绎。哈比马国家剧院和卡梅尔剧院联合制作的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用四个老头或评述或歌唱的形式再现了古希腊歌队,士兵们拍击桌面和奏的场景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力量。而版本无数的《哈姆雷特》在以色列艺术家的诠释下,成为一个具有环境戏剧意味的现代作品,演员在剧场的各个空间表演,观众的座椅可以360度旋转,多重表演区构成了立体的戏剧空间,创作者利用字幕的方位实现对观众注意力的控制。

记者观察:差距就在戏剧教育

    演出结束时,我们有些情绪低落。中国话剧和世界戏剧的差距如此显而易见,甚至于“照抄”一部作品,都没有足够的底气。

    所有的以色列人,从小学6年级起,就要接受系统的戏剧、舞蹈、绘画、文博的艺术人文教育。且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剧场、美术馆和博物馆进行。

艺术基础教育的力量

    去看哈比马国家剧院的《39级台阶》,不得不惊叹艺术家的创造力,这部从伦敦西区移植而来的作品,把希区柯克的经典惊悚片,演绎成了一部喜剧!而全剧4个演员一人挑战十几个角色,瞬间转换的表演功力更是让中国戏剧人望尘莫及。同行的上海话剧中心市场部主任喻荣军想买下版权,把这部充满非凡想像力的商业话剧“复制”到上海舞台,最终却发现,上海既没有合适的导演copy该剧,更没有演员有足够的能力去挑战这样的表演。

    虽然看《39级台阶》让人狂笑不止,演出结束时,我们却多少有些情绪低落。中国话剧和世界戏剧的差距如此显而易见,甚至于“照抄”一部作品,都没有足够的底气。相比以色列戏剧,我们的差距不仅仅是观众基础和戏剧环境,更是戏剧创作者的艺术功力。而所有的问题,除了历史和体制这样宽泛的原因,中国戏剧教育的薄弱,恐怕是“罪魁祸首”。

    早报记者与被称为以色列电影和戏剧“第一夫人”的女演员吉拉 阿尔玛戈有过一次长谈,她告诉我们,以色列最让艺术工作者自豪的,是政府对于艺术人文基础教育的极端重视。所有的以色列人,从小学6年级开始,就要接受系统的戏剧、舞蹈、绘画、文博方面的课程教育。而且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剧场、美术馆和博物馆进行。政府补贴了大量经费,让学生从小就走进剧场这样的艺术场所,欣赏最好的艺术作品。很多早场的演出,就是特意为学生和老人安排的。在这样的教育下,以色列人从小就有着开阔的艺术眼界,懂得鉴别艺术品质的高低。也因为此,以色列有着全民热衷欣赏艺术的习惯和传统,这也是以色列艺术创作始终后继有人的保证。

    除了全民的艺术普及教育,以色列在专业艺术人才培养上也表现出相当高的质量。全国的各类艺术学校不胜枚举,除了综合性的艺术院校,还有不少从事专门种类的学校,诸如视觉戏剧学校,专门培养视觉戏剧这一全新领域的艺术人才。

    在吉拉阿尔玛戈的介绍下,我们见到了以色列颇负盛名的基布兹表演艺术学校的校长伊特奇克。这位衣着随便、言谈随和的老头开车前来接我们去学校看戏,都误以为他是司机,不料却是以色列颇有声望的艺术家和教育家。走进他的办公室,满屋子猫咪在桌上椅下闲逛,资料堆成了几座小山,学生们的烟蒂还留在烟缸里,伊特奇克一脸高兴地说:“我的学生们喜欢在我这里讨论创作。”

    比起校长和他的办公室,该校的创作更让人震惊。伊特奇克说,他们不培养戏剧家、舞蹈家或是歌唱家,只培养演员。学生们需要兼顾所有的艺术门类,在歌、舞、剧等各个方面高度综合。也因此,我们看到的《大地欢歌》和《蝴蝶》是两部难以归类的作品,因为它们把诗、视觉艺术、音乐、歌唱、舞蹈和戏剧如此完美地融合,演员的全面让人叹为观止。而整个学校一共200名学生,却配备了60名各门类的专业老师,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我们其实无法比较中国和以色列在基础教育上的距离,因为在我国,除了始终沦为应试教育附庸的音乐和美术课,包括戏剧在内的艺术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在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从业者除了缺少开阔的视野和更新观念的自觉,更缺少纯粹的艺术精神,那种非功利的艺术理想。

“showcase”的力量

    为期9天的“以色列戏剧舞蹈展演”是国际演出界所谓的“showcase”,更近似于一种演出展销会,通过这个平台,集中展示演出自己的剧目,更多的也是一种推介,让全世界的媒体和演出商了解本国的艺术发展现状,自由地交流并进行演出经纪。

    世界上的戏剧发达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精心打造的showcase。既有以色列这样专门组织的展演,也有英国这样依托于爱丁堡艺术节。

    以色列戏舞蹈剧展演的组织十分详尽周到。演出剧目类型和场地都精心挑选。时间虽短,却能对以色列的舞台艺术有大略全貌的了解。演出间隙,主办方还安排了小规模的演出交易会,而各国参加展演的嘉宾也有机会在聚餐和茶点时间互相交流,洽谈演出交易事务。因为“showcase”这个平台,以色列除了蜚声世界的古典音乐之外,戏剧和舞蹈也得到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并来到中国。

    相比这些国家对于大力把本国舞台艺术推向世界的举措,上海至今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舞台推介平台,虽然每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都有演出交易会,去年也尝试了和话剧中心联合组织了一个小规模的showcase,但毕竟不成气候。没有政府文化机构的出面,没有专业成熟的国际演出经纪人才,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活动组织世界各国演出商进行观摩,中国的舞台艺术走向世界,依然瓶颈诸多。

 

京ICP备09061190号-1    版权所有 @2007-2037

以色列商旅为您提供旅游地接,公务考察,商务考察等服务,我们是一家专业负责保证品质的以色列地接社